位於火車站商圈北區的東豐路、前鋒路、小東路及鐵路圍區的公有土地,近期將動工興建「宜居東興」社會住宅,此計畫預示著台南市在住房政策及都市更新方面的新進展。
在過去十年間,台北市的住宅交易市場發生了顯著變化。根據房地產專家資料顯示,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交易占比從2015年的31.9%擴大至2024年的54.7%。這一變化使得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成為當前台北市房市交易的主流類型。
為提高市民居家的安全性,防範一氧化碳中毒,新竹市政府於今年初推出熱水器遷移與更換的補助方案。
人口紅利是判斷房市需求與潛力的重要指標,更是買房保值的關鍵,「人多的地方才要去!」,是現階段獲得房市專家普遍認同的購屋參考指標。
美中關稅大戰替全球經濟埋下高度不確定因素,今年以來不僅出現股、債、匯市三殺的罕見局面,通膨更是蠢蠢欲動。相較於金融資產的高波動,具保值性與實體資產特性的住宅與店面,成了民眾資產配置的優先選項。
為了提高住宅安全管理,內政部自今年起針對6至7樓的集合住宅提出新規定,要求其每四年必須申報一次社區公安。
今年,台北信義計畫區的豪宅「首席公館」引起廣泛關注,因為其車位價格驚人。
根據過去的房市經驗,捷運通車或交通建設完工的前一年,往往是房價重要的起漲點。以即將於 2025 年底完工、2026 年初通車的新北市兩大重要交通建設:捷運三鶯線與淡江大橋為例,沿線的鶯歌、鳳鳴、淡水與八里等地區,近期房價都已出現明顯上漲